日治時期的台灣製酒文化盛行,經歷多次收購、合併,嘉義舊酒廠落成。悠久的歲月中為台灣人製出源源不絕的佳釀。因為其為臺灣最早生產高粱酒的酒廠,故有「白酒的故鄉」之美稱。
來自嘉義火車站的香味
嘉義火車站旁傳來的陣陣酒香是許多當地人對嘉義舊酒廠的回憶。坐在火車裡,遠遠的就可以看到酒廠高聳的煙囪及裊裊的餘煙,彷彿指引著老嘉義人回家。因應地方政府都市發展及擴充產能,酒廠於民國八十八年遷建於嘉義縣民雄工業區。如今的舊酒廠也發展成為「嘉義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讓珍貴的製酒文化得以保存。
融合地方與日治特色的酒廠建築
用台灣檜木製成日式風格的建築是地方與日本文化的融合。舊酒廠裡的神社與銅馬像更展現了日治文化對酒廠的薰陶,祈求人的平安與製酒順利。搬至新址後,神社已不復存在,遷至新酒廠的銅馬像則因日治時期的結束已不具宗教意涵。
舊酒廠為地方注入的活力
由於酒廠員工近500人,不知不覺吸引了許多附近居民做起了小買賣,漸漸形成熱鬧的小市集。其中酒廠對面有幾間小點心店和一間機車修理廠,更是許多員工下班聚集的地方。
釀酒所需的天時地利人和
因為有阿里山的屏障,坐落於嘉義的舊酒廠有著適合製酒的溫差,天氣熱做麴,天氣冷則製酒。尤其對高粱酒來說,溫度的控制是關鍵。主要原因是製酒的菌種種類受溫度調控,不同溫度會產生不同菌種而影響酒的口感。因此,雖然是同一批原料產生的高粱酒會有不同口感。
酒廠搬遷時技術上的改變
新酒廠採用一貫作業,讓酒的生產相較舊酒廠能更加標準化,同時也新增了許多儀器並減少人力使用。舊酒廠使用的紅磚窖也被不銹鋼取代,產生口感上的差異。菌種如果是在紅磚窖裡,會有優勢菌種留下來,優勢菌種越來越多,這樣口感就會更加豐富,反之,不鏽鋼使用後都會清洗就不會有菌落殘留。因此,新酒廠近年來有再次使用紅磚窖。
預約便可一探製酒的秘密
原本是產銷分離式的酒廠只負責製酒,產品則由行銷部來銷售,因此酒廠當時是不對外開放的,需要有公文批准才能進入。然而,行銷部通常以行銷熱門酒類為主,使得其他酒類產品的行銷不夠完備,因此現在台灣菸酒公司酒廠大抵都開放參觀,一來是希望能有效地行銷各類酒品,二來是希望台灣的製酒文化能被了解與探索並讓消費者品嘗不同年份的白酒。不過目前如果要進入到廠區只接待團體並需要事先預約。
為回憶增值的酒銀行
搬至新址的酒廠開啟了酒銀行的序幕,在酒廠的一角有著許多標示著日期的酒甕,這些都是人們在特定日子去購買的酒並會設定日期來開啟飲用。如慶祝孩子出生、為父母添福壽等皆是人們購買酒存放於酒廠的原因。雖然酒的價位以市價來說會有增值效果,但多數前去購買的人都是為了人與人情感的交流為主。
【23.5°N-嘉有昔事】專欄理念
作為中正大學的學生,就像初來乍到的冒險者,在嘉義一步一步留下我們的足跡,共同拼湊著我們與這片土地的記憶;透過與在地人的深度訪談,穿梭在屬於他們泛黃的歲月裡,在字裡行間中,一起尋回那些被遺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