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字型設計
對葉俊麟而言,進入字型產業其實是個巧合,曾在威鋒數位(華康字型)工作,因在前公司職務遭到冷凍,在主動離職後,思考下選擇了創業這條路。開始的前五年是最艱辛的,好幾次沒有收入面臨斷炊,都是在股東及家人的支持下度過難關,葉俊麟說他非常感謝一路上支持和陪伴他的人,這些都是支持讓他可以不斷前進的動力。
字型改革
具人味的電腦字
以往大家對於電腦字的印象就是規矩但僵硬,但 justfont 創作的字型比較沒有僵硬感,當被詢問到這個問題時,葉俊麟的回答是沒有秘訣,就是「願意花時間」。因為相較於其他電腦公司可利用共同筆畫來快速製作,justfont 在初期並不具備這種技術,只能每一個字一筆一劃地由設計師去拉出來,一套字型至少要耗費團隊3~4年的時間,葉俊麟笑說:「要缺乏人味也難」。然而即使團隊付出了200%的努力,看到最後的成品卻仍覺得能有改善的空間,「這是一種完美中的不完美」。他覺得做字本身就是一種修煉,是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但過程中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完美,由其是漢字有一萬多個字,每個字都要做到心目中的完美是絕對不可能的,人味這就是在追求完美過程中產生的缺憾。一直到現在, justfont 已經有能力利用技術更快地產出字型,但設計師們因這樣缺少韻味為由,仍堅持一筆一劃製作,願意花上數倍的時間進行調整,這也是日本稱之為「職人」的精神,在以快速和效率聞名的台灣社會中相當罕見。
字型創作的核心
justfont 出品的兩套字型,第一套是知名的「金萱字型」,是明體和黑體的混合字型;第二套還沒完成的「蘭陽明體」則是以明體為主,卻融入楷書的韻味。當被問到為何都有明體的影子時,葉俊麟解釋 justfont 字型創作的中心思想,與其說是明體,不如說是以傳統楷書的精神為核心,再以現代的形式重新詮釋,去探索漢字更多的可能性。
字型創作的起點
在金萱字型之前, justfont 是一家未曾做過字的公司,第一套選擇做種字體是很重要的,除了市場考量外,也需要評估團隊的能力。但當團隊具備相當的能力後,justfont選擇挑戰比金萱難上許多的明體字型;明體是從明朝刻板開始,中間歷經近500年的發展,每個漢字的筆畫和架構都已有成熟的規範,但justfont想開發的蘭陽明體,是企圖打破這 500 年明體所設下的框架。葉俊麟說:「我們想做出一套大家沒看過的明體字型,絕對不是只有筆畫變化而已,是想開發一套全新的明體字!這必須挑戰自己所學的和所有已知的規則,當然有很多爭執和掙扎啊,也很擔心做不出來,但我很好奇我們能往前走到什麼程度!」。蘭陽明體雖然只是一套字的創作,但justfont 更想傳遞的是背後勇敢探索的精神,也想探索是否有可能創作出屬於台灣明體的風貌。
成為培育的土壤
比起擁有自己的創作作品,葉俊麟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協助者,讓 justfont的設計師們能創作自己想要的字型。宏觀的去看,葉俊麟覺得 justfont 應該做的是讓台灣這塊土地更豐饒,可以讓更多設計師們願意投入到字型產業,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字型作品。justfont 所推出的「字友社」就是在這種精神下所誕生的計畫,與許多知名設計師進行合作,推出包括「凝書體」「激燃體」「台灣道路體」等知名字型,是由 justfont 進行輔導,陪伴並協助設計師們創作外,也提供技術支援和後續客服處理,讓個人設計師也能夠投入並設計出整套字型。
在教育上的投入
提到對 justfont 的期許,葉俊麟說到:「在10年後回頭看,如果有或沒有我們的結果是一樣的,justfont就沒有存在的必要。」這幾年justfont 投入許多人力和資源在字型教育推廣,例如舉辦各種免費講座和展覽,到學校進行演講,都是希望能讓更多人對字型具備基本概念,葉俊麟笑稱 justfont 其實是教育業。最近這兩年 justfont 當然也面臨疫情的影響,實體活動被迫中止,也只能透過網路授課和線上講座的形式舉辦,但就較難觸及到不同屬性族群。也因此 justfont想辦法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出版書籍和進行各種異業合作,才能接觸到原本無法觸及到的異溫層。
創業之後
從不被任何人看好,到如今站穩腳步,justfont 歷經創業的第一個十年,雖然鮮少人知道這個創業背後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挑戰,但葉俊麟仍表示一點也不後悔,或許就是「好奇能往前走到什麼程度」的精神,justfont未來除了更積極的投入字型教育外,也看到他們突破自我,發展出全然不同的「蘭陽明體」字型,探索和擴展著台灣字體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