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存在於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許是餐廳裡的背景音樂,也許是學校裡社團的表演,又或是假日市集上的街頭藝人。音樂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組成樂團更是許多人心中不敢挑戰的夢想。在嘉義,這座被譽為「管樂之都」的城市,有一群熱血的年輕音樂人,懷抱著對家鄉的情感與對音樂的執著,成立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演奏型樂團——嘉頌Combo。自成團以來,嘉頌 Combo 曾參與許多演出,從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嘉義藝術節、大埔藝術節到草地音樂會或扶輪社社慶等活動,都能聽到他們透過管樂和擊樂的結合譜出一首又一首優美曲子,這群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年輕音樂家投注了大量時間與心力在樂團上,不只想讓更多人被他們的音樂感動,更帶給嘉義民眾及學子屬於他們的音樂故事。
無畏困難,創造無限可能的嘉頌 Combo
成立於 2020 年,嘉頌 Combo 作為嘉頌重奏團的子團,在取團名時延續了母團團名的取名理念,並賦予自己更多自由與創新。「Combo」在英文中有「組合」的意思,但對團員而言,它不僅象徵團隊合作,更代表了一種精神——「我們是個組合,但不會被組合所限制」。這意味著,他們的音樂不受特定風格或形式所拘束,每一場演出都是獨一無二的,展現無限可能。嘉頌 Combo 的團員,皆由團長王則量親自挑選,他們未必是母團的成員,甚至不是音樂相關科系,卻擁有精湛的演奏能力與對音樂的熱愛,每位團員都擅長多種樂器,即便是負責行政的樂團助理,也擁有音樂背景,使得整個團隊對音樂都有一定的基礎,在表演安排上也有更多彈性的空間。在一次次的創作與演奏中,他們培養出默契,能夠針對不同表演即興發揮,最終形成一支風格獨特、實力非凡的樂團。然而,受到疫情的衝擊,他們的演出機會大幅減少,甚至連要聚在一起團練都是一大困難。即便在這樣受限的環境中,嘉頌Combo 仍完成了許多音樂作品,甚至跨出音樂領域,在2022年的年尾完成了一場音樂劇場『觸動真實』,將音樂和演戲結合,帶給大眾截然不同的音樂體驗。
嘉頌 Combo 的團員身上幾乎都有多重身份,因此對他們來說,每次的練團時光都是難能可貴的。為了要配合大家的空閒時間,排練往往安排在夜晚甚至深夜,即便肩負一整天工作的辛勞,也不會澆熄熱忱,因為這個樂團不只是興趣,更是他們的追求,為了團隊做出一些犧牲也在所難免。嘉頌的練團室中擺放了各式各樣的樂器,每位團員也都樂於挑戰不同風格的創作,練習時有時會突然被某個樂器吸引,並嘗試將它加入原本的樂曲,讓音樂變得更有層次感,同時也為表演增添豐富度。他們曾在訪談中提到:「我們練團室樂器很多,像這次表演的第一首歌,那個邦戈鼓就是昨天晚上練習的時候,突然看到它在旁邊,想說感覺不錯,所以才臨時加進去的。」。儘管練團是很快樂的時光,但並不是每次的排練都一帆風順,在表演籌備的初期,他們常常像迷途羔羊,對練習的方向感到迷惘。儘管如此,他們仍不會停下練習的腳步,隨著一次次的重新編排,便能透過各種樂器創造出獨具風格的樂曲。
對嘉頌 Combo 來說,練習時的難處不只是對各種旋律和樂器碰撞下的結果不滿意,更多的是在創意發想的過程中遇到瓶頸,因此練團結束並非一天的結束,團員們時常需要在練完團後有一個空間能交流情感、分享日常,讓團隊不會一直沉浸在練習的壓力中,所以「今天要吃什麼宵夜?」便成了每次休息時的問候關心。透過這樣休閒愉快的時刻,反而能激發團員的創作靈感,使他們的演出變得更加出色,對嘉頌 Combo 來說,一起排練很重要,但一起吃飯交流感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儀式。

跨域探索,打造量身訂做的音樂體驗
不同於一般樂團,嘉頌Combo將自己定位在獨立樂團和藝人之間,屬於商業性質的樂團。他們最大的特色就是能針對不同場域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表演,配合業主的各種演出要求,為活動設計最合適的曲目及表演風格,因此他們每次的表演都沒有固定形式。例如,在過年期間,他們就會在演出中加入具有節慶氛圍的鑼或鈸,增添過年的熱鬧氣息,也讓音樂更貼近民眾和活動主題。在這之中,團長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場表演的製作人,當主辦方連繫到團長並給予所需的製作風格後,團長會依據每個團員的特性和定位指派出演人選。嘉頌 Combo 的成員擅長的風格和樂器迥異,有的擅長爵士風格,有的對於國樂有深入研究,甚至有人可以在表演中融入原民族語。這樣的多元性讓演出陣容的安排更加靈活,也能從不同組合的搭配中碰撞出新滋味,而團員們則會提前根據演出需求自主訓練,使每次練團更有效率,確保每次的表演都能有最高水準。
針對這次年會,嘉頌 Combo 也為「跨域探索」這個主題設計了三首歌曲,代表著他們一路上經歷的碰撞,並傳達了想做出跟一般樂團不一樣的融合感。第一首帶來的是盧廣仲的《手機仔》,嘉頌 Combo 將這首歌改編成比較清新的風格,透過國樂和台語的結合,僅用簡單的木吉他、二胡、口風琴、木箱鼓和人聲,便呈現出多層次的音樂樣貌,展現出團隊成員敢於嘗試將各種歌曲融入不同樂器的創新,帶給聽眾獨特的音樂體驗。在疫情期間,為了推動藝文產業的發展,政府提出跨界媒合的全新計畫,而嘉頌 Combo 團隊便決定將原住民族語融入他們的表演,挑戰跨域探索,以溫暖的音樂做發想,讓聽眾即便聽不懂歌詞,也能感受到歌曲想表達的情境與意涵。因此在第二首的曲目編排,嘉頌 Combo 帶來了排灣族古調的《莎莉木可的拐杖》,說明排灣族感嘆過去美好的情境不復存在,透過木吉他和主唱充滿感情的歌聲,讓聽眾身臨其境,感受到排灣族耆老為我們指引的美好道路。最後一首帶來的則是陳建年的《故鄉普悠瑪》,背景是由台東卑南青年因熱愛音樂而組成合唱團,在準備當兵入伍前創作的歌曲,透過輕快的民歌風旋律,展現出滿滿的思鄉情懷。雖然沒有華麗的樂器演奏,但仍能展現出現代華文流行風格,並說明即便是一把吉他配上人聲,也能帶給大眾滿滿的思鄉情懷。

「凡事先嘗試就對了!」行動才是使夢想成功第一步
有趣、熱血、年輕,絕對是嘉頌 Combo的最佳代名詞。出生於千禧世代的團員們,在追求音樂的道路上都做了許多犧牲,可能家長的反彈讓他們需要竭盡全力證明音樂也是一條可以成功的道路,可能是因為太年輕所以很難找到能踏足的市場,也可能是樂團工作和自身興趣相同,進而導致生活大小事的同質性太高讓人心力交瘁,但對他們來說,「凡事先嘗試就對了!」因為還年輕,所以總有犯錯的空間;因為夠熱血,所以總有各種機會等著他們發掘。身為市場上較為小眾的演奏型樂團,嘉頌 Combo 認為自己能有現在的作為不只有自身的努力,天時地利人和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嘉義管樂之都及母團嘉頌重奏團讓嘉頌 Combo 在初期的發展獲得了許多資源,不只提供環境良好的練團室使團練過程更加舒適,甚至有各式各樣的樂器讓團員有機會多方嘗試,而團長王則量更是透過自己從小到大在音樂界累積的人脈加上優秀的企劃能力為團隊創造了許多機會。
對於那些懷抱夢想想成立樂團卻遲遲沒有行動的年輕人,嘉頌 Combo 更想告訴他們:「機會不會自己找上門,勇敢跨出第一步才是關鍵。」不一定要讓別人來找我們,我們可以自己創造舞台。目前有許多新世代音樂團體嘗試在社群媒體上推廣自己的作品,透過直播或是影片錄製的方式博得大眾眼光,因此嘉頌 Combo 也鼓勵現代年輕人善用現代科技,多在社群媒體上宣傳或是為自己設計獨特的行銷手法,總有人會發現你的才華,成為未來的合作夥伴。
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 願年輕世代的音樂人們也能擁有如同嘉頌 Combo 一樣勇於嘗試、不怕犯錯的精神,用行動讓大家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