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成為現在的你?人格心理學教授 Brian Little 認為,個性不該只是被分類,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個性。而我們與擁有共同特質的人有何不同?Brian Little 將從內向型與外向型的差別開始,闡述我們追尋的目標如何成就個體獨特性,自我的可塑性或許超過我們的認知,顛覆長久以來以分類定義個性的情況。
如果曾經擁有「我和他明明個性差不多,為什麼他比較受歡迎」,或是「我想和某某人一樣,卻還是有那裡不太對」諸如此類的困惑,我們是否仔細檢視過塑造自己性格的因素呢?世界上不存在一模一樣的人,性格無法透過模仿被複製,即便認為自己無趣的人,在研究人格心理學的教授 Brian Little 眼中,都讓他深深著迷。
「對一個心理學家而言,你們真是一群有趣的研究對象啊。」Brian Little 笑著說,同時,他即將從內向的自我轉為外向的講者,開始這一次的演講。
外向人與內向人
Brian Little 說,特質心理學分為「OCEAN(大五性格模型)¹」五種面向,表示人與人之間特質的差異,這五種指標,影響了人類的幸福與人生方向。自認極度內向的 Brian Little,以外向與內向的差異,解釋內外向對人類內在不為人知的影響。
內向與外向的差別,從對刺激的反應可見一般。我們假設一個社交場合,外向型需要刺激,可以看到他們有如大磁鐵般相吸而群聚;內向型則相反,他們渴望減少刺激,你或許會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發現他們。但是我們要注意,並非內向型的人不喜歡社交,只是他們需要擁有安靜的空間減少刺激。
內外向性格、溝通與認知調整
內向型與外向型的溝通方式也存在差異,多加注意,能夠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以下是 Brian Little 的親身案例:
極度內向的 Brian Little 與典型外向的同事湯姆,共同評價一位將專案搞砸的同事--邁可。內向的 Brian Little 說:「好吧!邁可的行為,的確、有時候、有點……行為也許…比一般…正常人稍微固執一點啦!」湯姆則立刻瞪大了眼睛看著 Brian Little 回應:「Brian,我也是這麼說,他就是個王八蛋!」
Brian Little 解釋,內向的人喜歡複雜的、無俚頭、具有朦朧美的詞彙,也許會委婉的形容一個人「王八」的行為,但外向的人喜歡黑白分明、簡單的語言,可能會認為一個人的走路、說話方式像某人,便認定他是那種人。於是內向型與外向型說出的話,進到對方耳中,依照不同的認知調整後,經常演變為雞同鴨講的情況。
人生目標塑造個體獨特性
大家是否有過一種體驗:你的朋友甲與乙個性相似,但個性中一點些微的差異,讓你可能更喜歡其中一人?長久以來,我們以類型分類身旁的人群,但 Brian Little 認為,這可以解釋喜歡一個人,並不單純因為他位於某種性格分類下。我們不只是性格特質的綜合體,或許某部分特質與他人相似,但並非相同,些微的差距,造就了我們的獨特性。
塑造個體微妙差異的關鍵,Brian Little 提出:「不要問別人你是哪一種類型的人,要問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個體在乎的事物不同,能夠促使自己違反天性,自細微處表現與他人不同的特質,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自由特性²」的作祟。自由特性做為一種人生腳本,藉由改善生命中的核心,協助自我達成人生目標,地位舉足輕重。Brian Little 以自己為例:身為一位極度內向的教授,Brian Little 的核心目標是教導專業知識,總是等不及告訴他所熱愛的學生們知識、自己的新事物與新發現,因此在教學上,Brian Little 轉換成外向的教學者。
除去社會文化與周遭影響,我們的個性能夠依照需求,甚至呈現出相反的樣貌,可塑性驚異地難以衡量。但同時也要注意,當長時間表現得與平常的自我不同,也許會發現疏於照顧自己。Brian Little 也承認,假裝外向一段時間後,也會需要自己的平復空間,避免過度的刺激。
¹O=開放、喜歡經歷的/較保守封閉的;C=自覺/渾渾噩噩型;E=外向/內向型;A=和藹可親、隨和的/不隨和的;N=神經質、敏感的/平和、穩定的
²違反原本生物天性的特性
網站圖源皆來自 TED,更多細節詳見 TED.com。